我在西九龍區當醫生,我也買不起樓。
上大學前我住在上水,每天六時多便要出門乘火車前往旺角上學,風雨不改。長途的車程無疑給我時間在火車上溫習,但那時還年青,來回站上一小時也不成問題。換來的,最多是上堂時打瞌睡,但也苦了老師的一番心血。
我慶幸沒有跟從董建華的建議,於回歸後選修什麼生物科技又或資訊管理。在一片「唱好香港」的氣氛下,我還是選回了自己的志願,選些較傳統的學科。我沒什麼遠大的宏志,也不求羨人的成就。我只求完成我的學業,為社會貢獻自己所長,報答家人以及師長的厚愛。和大部份市民一樣,我只期望有一個安樂窩,在繁重的工作後能夠休養心靈,在風雨飄搖的日子有瓦遮頭。三餐一宿,有自己的家,有自己的窩,是獅子山每一個人平凡且卑微的共同願望。
我沒有駕駛執照,當然也沒有汽車。我不購買汽車不為環保,自問並非對掌控機械能夠得心應手,作為良好的「道路使用者」,我倒認為駕車這神聖任務應該留給各位司機高手,我對越來越混帳的公共交通服務感到無奈,雖然巴士地鐵(今天已經改名為港鐵)是我日常出門的良友,八達通的「嘟」聲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。
在香港,買樓要先付首期。但畢業後,清還多年學費連本帶息也要付廿多三十萬,專業試費用以及各項進修文憑學費也花了十多萬,花在專業責任保險的費用已數以萬元計,(還未計算自己的保險),扣除家用以及十一奉獻,還有每年都會令人爆粗一次,總覺得最不值付的稅單帳項,辛苦掙來的都已所剩無幾。
所以,當電台節目的女醫生聽眾表示,與律師男朋友一起也買不到樓、供不起樓時,我相信不少人也會感到共嗚。
究竟曾蔭權是否知道年青人買樓置業的艱難?金融風暴下,連晉身專業的年青人,飯碗也可以朝不保夕,但樓市卻與經濟相違,節節上升。不少屋宇這半年的樓價已經升了三分之一!
一個月入五萬元的年青二人家庭,如果把三分之一的收入拿來供樓,以年息三利分二十年攤還並以按揭成數九成半計算,才可以勉強供起一幢三百萬元的樓宇。更何況,雖然現在利息為低水平,但加息浪潮只是遲早的事。
要找三百萬的樓,並要做到九成五的按揭,就要選較新的樓宇又或大型的屋宇。就算你願意以收入的三分之一拿來供樓,你在九龍又或港島區又如何找到合適的樓盤?就算有,恐怕也所剩無幾。
更何況,三百萬的樓價是拉扯盡極的置業價格上限,如果兩口子經濟較為緊張,又或要供養父母,那麼置業的能力就會跌至二百萬又或更低。我很多朋友--都是第四代的香港人,拍拖多年,想組織家庭,但二人的收入連五萬元也沒有,在沒有父母首期的支持,又如何置業成立家庭?
最荒謬的是,這幾年來,香港所建成的新樓,已經不再屬於香港新的一代:從名字的氣派以及推出的呎價,真的只是在和天比高,完全脫離現實世界。曾特首,我只是想有一個安樂窩,但與你狼狽為奸的發展商,卻相繼推出什麼宮殿什麼皇庭,富甲一方也不足夠,還要宣告君臨天下。樓盤的名字,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我也不慬得讀;最可怕是我一個月的薪金,也不夠買起馬桶和洗手盤的位置。這些新樓,把香港的新一代趕盡殺絕。曾特首你住大堅養番狗,你又明白我們的苦況嗎?
難道曾特首想我搬回上水,當收到緊急應召時坐的士乘百多元計程車延誤半小時才到達?我其實也不介意。但曾特首也想一對年青的教師準夫婦,一個在藍田教書,一個在土瓜灣教書,但只能夠有錢購買天水圍又或東涌的物置建立家庭?如果年青兩口子打算生兒育女,讓太太專心相夫教子,他們的薪金還可以負擔多少的樓價?既是這樣,又怎樣鼓勵今天的年青夫婦生三個那麼多?
請特首告訴我,九龍以及香港島,是否已經成為內地投資者的殖民地?對我們這批不合資格申請公屋居屋的年青一代,住在獅子山以南為工作拚搏已經成為不切實際的期望?很多第四代的香港人,成長於那些重建區,今日長大成人後,竟然沒有能力住回原來的社區,特首還唱什麼社區價值本土特色的調子。即或我願意住在香港的邊陲位置,但是我們的特首可曾有早上七時迫火車的經歷嗎?我們的特首明白地鐵已經負荷過重,不堪七百萬人每天作如此長距離的人流轉移嗎?
我不羨慕六萬元一呎的富貴豪宅,我只想在獅子山下找到一個安樂窩,讓我能夠專心工作,貢獻社會;我希望每天帶著朝氣與愛心面對我的病人,而非在乘車的過程中因擠迫以及班次問題而令我先生怒氣;我亦希望特首不要迫我成為有車一族,施政時要考慮無車人士的上班需要;我有更多同時第四代香港人的朋友,正為成家立室的置業問題感到徬徨無助。曾特首,你可以令我覺得來年一月所交的稅,是物有所值嗎?
香港討論區 » 香港及世界新聞討論 » 我在西九龍區當醫生,我也買不起樓。
原文
拿五萬元收入的三分一都未買得起?真奇怪,我阿頭的收入應該沒有這個數字吧,他仍然能夠在假日酒店擺三十八席結婚兼買樓,難怪當晚他拖著新娘進會場時樣子蠻得戚,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、兼娶了心愛的人,抵佢四萬咁口。
要是能按香港樓市的遊戲法則,十年內要自置物業,還是有可能吧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